分类
中国古代科技

车是陸地上借助轮子转动前进的交通工具。

车的本义是人们出行中的居舍。此外还用于运输、农事、纺线、丈量,更多的用途是军事作战。

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车的国家之一。新石器晚期,黄帝时已经创造了车。《世本》有夏禹时人“奚仲作车”的记载。

(甲骨文)车

甲骨文的“车”字说明,当时已经能制造两轮车,除车轮外,车己有轭、衡、辕、舆等部件。

古代车以人、马、牛为动力,也有以帆为动力的。

还有一种用硬木制造的手推独轮车,又名辇、鹿车、羊头车、手车等。

相传诸葛亮改进的木牛流马,其实就是两种独轮车。

(金文)车

从彝、尊、卣、簋、钟、鼎等青铜器铭文(金文)的“车”字可以看出,我国商周时期车的种类繁多,制造技术已比较成熟。这些车多用于军事作战。

攻城战车:

轒辒车——在攻城战中使用的屋顶式活动掩体车,车顶和两侧蒙以生牛皮,底无搁板,下安四个轮子。

壕桥车——用于跨越护城河两岸的预制桥式器械。

火器战车——明朝后期创制,以火铳、火箭等火器与战斗车辆组合成的攻击型战车。作战时,由士兵推车攻击敌阵,充分利用战车的快速机动性与火器的杀伤力,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。

吕公车——明初创制的五层攻城战车。与城等高,车座下安8轮,底层由士兵踩动车轮驱车进抵城下,二层三层士兵持械穿凿城墙,四层士兵手持兵器攻城,五层士兵可直扑城墙顶部,攻入城内。

守城战车:

绞车——钩毁器械。当敌军的飞梯、木幔、尖头木驴等攻城器械逼近城墙时,守城士兵即抛下索钩,钩住攻城的器械,而后转动绞木,将其绞入城中,既得其器,又俘其人。

撞车——撞击式战车。当敌军将云梯、对楼等高层和攀登器械抵近城墙时,守城士兵晃动大撞木,以尖锐的铣头将其撞毁。

辎重车——车的四周和顶部设有惟蔽,可乘坐人员和載物的军用车。由马牵引,用于运送器械、粮草、营帐、服装和火药等軍用物资。

后来,人们将那些靠轮轴转动而工作的器械也称为车。

纺车——古代将絲、麻、棉等纺织成线的工具,又称軖车,纬车或繀车。用于并线,加捻,牵伸和络纬等。驱动方式有手摇和脚踏两种。战国时已使用纺车,汉代纺车相当普及。

脚踏纺车将往复运动转变为园周运动的机械结构,是中国古代机械史上的一个重要发明。

两种测量用车:

记里鼓车——西汉初期发明的一种计量行程的机械装置,与現代汽车上的里程表作用相同。

丈量步车——测量长度的工具,其原理与現代卷尺相同。

几种农业用车:

耧车——西汉赵过发明的一种畜力播种器,又称耧犁。

砘车——宋元时期发明的在播种后覆土,压实的辅助工具。以便种子和土埌紧密结合,更容易吸收水分和养料。

筒车——唐代发明的利用水流推动转轮来提水灌溉的装置。宋元时期,为适应不同的农田灌溉需要,又出現了卫(驴)转筒车,高转筒车,水转高车等不同形制。

水车——由人力驱动,一种是由曲柄和转轮组合的手摇水车;另一种是由加力辐板直接安装在转轮上的脚踏水车。

本世纪以前,在广东湛江雷州半岛,农民普遍使用牛车载货,出行。牛很有灵性,对主人很忠实。有时带车人赶夜路疲倦了,他可以放心地在车厢里睡觉,那怕是走几十里小路,牛也会准确无误地把人和车毫发无損地带回家。

参考文献

郭书春 李家明主编:《中国科学技术史》辞典卷 ,科学出版社,2011年版。